目前分類:旅人雜誌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北城的紀錄者──台北探索館

如果你是台北市民,千萬不要把台北市政府當成辦事洽公的場所,如果你是外地民眾,千萬也不要把台北市政府當成不可高攀的公家場所,這裡其實也可當成一個旅遊景點,在市府大樓外的市民廣場,是許多年輕人喜愛的地方,因為許多演唱會、跨年倒數都在這裡舉行。

在市府大樓內,也是一個值得參觀的地方。其中,深藏在市府內的台北探索館是絕不能錯過的點。

到台北探索館找台北歷史

想對台北城要有更多的了解?想知道台北的建城歷史?想看台北城各時期不同的城市風貎,就要到台北探索館找答案。

文章標籤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快樂天堂──台北市立動物園

「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沒有人應該永遠沮喪/河馬張開口吞掉了水草/煩惱都裝進它的大肚量…」,這是快樂天堂的歌詞,詞中描述的場景就在台北市立動物園裡。這裡是大人兒時的回憶,小孩子的最愛,據每年國內的旅遊景點統計,台北市立動物園的觀光人潮幾乎都是躍居首位。

不過陪伴4、5年級生長大的動物園,並不在現在的木柵,而在圓山,雖然場景改變,但園中歡樂的氣氛依舊,動物園似乎在孩童心目中佔有很大的重量,許多台北市孩童的假日旅遊週記,「動物園」陪伴他們成長的大象、無尾熊、企鵝永遠是作文中的主角,就連大人們的新聞生活事件,動物園總有不停的SNG。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園史

在1914年時,台北市當時人口只有17萬人,那時日本人大江氏在圓山開設一個觀賞花木與動物的地方,供民眾遊覽,隔年被當時日本政府收買改為官營的動物園,這也是台北市立動物園最早的雛型。根據當時的報紙記載,開幕時動物就有70種148隻,每到假日,參觀的人數還可達800人,以當時來說,算是非常熱鬧了。

文章標籤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鶯歌」本身就是一座陶瓷藝術博物館 

在鶯歌當地本身有一個「鶯歌陶瓷博物館」,但是只要你走進鶯歌,不難發現許許多多的建築、文物、街道都和陶瓷有關,稱呼這小鎮為「陶瓷藝術博物館」一點也不為過。

早在西元1805年,清嘉慶年間,鶯歌就有產陶瓷,據說有個吳姓的先民從福建磁灶地區移民到鶯歌,見到鶯歌尖山的黏土適合製作陶瓷,於是開啟了鶯歌的窯業。

一開始鶯歌的窯業中心在尖山埔街,是家族式的生產結構,生產規模有限,到了1921年,專業化的「尖山陶器組合」成立,以組合的方量進入窯業的經營,使傳統家族生產結構進一步打破,窯業也在鶯歌獲得發展,不過當時的產量雖高,但是產品卻流於粗糙。

到了1931年以後,日本在台灣推動「「工業化運動」,鶯歌從傳統的廚房用具粗陶生產之外,增加了工業用產品的開發,同時引進資本化、專業化及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使得鶯歌窯業生產自此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發展。

文章標籤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儒家文化現身台北──台北孔子廟 

孔子,你我從小到大都必須熟悉的名字。拜讀他學說的精髓─論語,是求學的經過。光且不論他的學說在今日社會是否有實用性的價值,單從他的智慧哲語,總成為政商名流偶而在台上致辭,不時套用、引用的語言,就可知道他對我們影響的深遠。翻開中國的歷史,縱使每個朝代總有些人不滿孔子學說的言論,去抵毀他、譏諷它,但是他總能屹立不搖,2000多年後的今天,仍是許多人生活準則的圭臬,道德操守的標準。

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哲人,孔子死後第二年(西元前478年),魯哀公就下令在曲阜闕里,孔子的老家立廟,並按歲時祭祀。到了漢朝,不論在山東曲阜,或在中央政府所在地及地方政府,都會以禮祭祀,現在到了每年的9月28日的孔子誕辰,明定為教師節,更會在各地孔廟舉行隆重的祭孔大典,這天也是孔廟一年一度的盛事。

台北孔廟的由來

如果說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精髓,那孔廟就是儒家文化的具體象徵。明清時期,孔廟還兼有教育功能,可見孔廟並非虛體的建築膜拜。現在各地的孔廟,大都依據2000多年前,孔子的老家是也是最古老的孔廟,興建而成的,台灣最早且規模最大的孔廟在台南,起於鄭成功時代。

文章標籤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育英才無數的陳悅記老師府

在中國清代歷史上,台北市的大龍峒可說是文風鼎盛,號稱「十步一秀,百步一舉」,有人相信這和大龍峒附近有個山靈水秀的龍穴─龍峒山(位於今台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使得大龍峒的風水好有關,可是如果全說是拜風水所賜,未免太過八卦和迷信,仔細找一找台灣的歷史,就會發現另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當時當地有個舉人陳維英,他畢生在教育、文化上的貢獻,深深影響著大龍峒的文風。

陳維英生平在連橫撰的《臺灣通史》有記載:「陳維英字迂谷,淡水大陸同莊人,少人泮,博覽群書,與伯兄維藻有名庠序間。……歸籍後,掌教仰山(今宜蘭市)、學海(今台北市萬華區)兩書院。同治元年,戴潮春之役,淡北震動,與紳士合辦團練,以功賞戴花翎。晚年築室於劍潭之畔,曰『太古巢』。……」

老師府的由來

陳維英的家世相當好,父親陳遜言在當時是有名的商人。早年陳維英的祖父陳文瀾從大陸同安來台,在淡水行醫,到了父親陳遜言憑著獨到的眼光,遷居大龍峒,以「悅記」為家號,經營船頭行、料館等生意,結果事業興隆,就在1807年興建的陳悅記大厝。

文章標籤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只是寺廟的大龍峒保安宮

台北市的西北角一帶,說不上繁華熱鬧,這裡低矮的樓房,馬路的狹窄,和熱鬧的東區形成強烈對比。但是,您可知道這一帶,位於淡水河和基隆河交會處的西北方曾是台北市文風最鼎盛的地方。

這裡的開發比大稻埕還早,在以前是凱達格蘭平埔族巴浪泵社(Pourapon)的舊地,直到清朝乾隆初年,才有大批福建同安人移民到此開墾,在乾隆中葉成立「大浪泵庄」的村落,後來改稱叫「大隆同」,意指興盛的同安人居住此地。

一直到了後來因為「大隆同」文才輩出,在東方又有一座山形酷似龍的龍峒山(即今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的位置),「大隆同」恰好位在這條龍形山座的尾處,於是就將環境清幽的「大隆同」改個更符其名的「大龍峒」。

如果以現在台北市的行政區劃分大龍峒的整個位置是處於大同區的北半部,走進這一帶,街道的狹窄,店面的緊密,讓人有些喘不氣來,這裡的時光好似走得比較緩慢,一眼就看透它頗富歷史的年齡。

文章標籤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11-10 08.11.30  

台北市府的老家變藝術──台北當代藝術館

在1993年以前,台北市政府還沒搬到現在信義區的市政府大樓時,市府的老家一直位在長安西路39號上,這棟南北座向,有兩層樓高的紅磚建築物,在路上總是格外引人注目。

再把時間往前推,這棟引人注目的紅磚建築物的前身是一間小學,1919年還是日據時代時所創建的,小學原名為「建成小學校」,當時小學校內就有兩座游泳池、一個相撲場等齊全的體育設備,這座小學校在當時可謂名門學校,不是一般人可以就讀的,它是日本人的子女才能就讀的學校,至於台灣人要進入建成小學校就讀,都得是要相當優秀的孩子才行。

2015-11-10 08.10.39

文章標籤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