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6  

《愛正好》(now is good)改編自英國暢銷小說《16歲的最後心願》,導演是《金盞花大酒店》的編劇歐帕克,《愛正好》與《金盞花大酒店》都討論生命的價值與面對死亡的課題,不同的是一個主角是老人,一個主角是17歲的少女。

17歲的青春,本是花漾年華,可是遭遇病魔的襲擊,血癌的進逼,對年輕的生命來說,是一件殘忍的事,尤其更要面對死亡的恐懼心情。達可塔芬妮飾演《愛正好》中的主角泰莎,她的人生即可能會在17歲就結束,在剩餘不多的生命裡,她想做什麼?

雖然不太能認同泰莎列下生命想完成的心願清單,比如嗑藥、偷竊等壞事,但能理解她對生命的放逐和怨懟心情。

6  

「現在就是一個片刻,接下來會怎樣?」電影一開場的設計,泰莎已經開始著手自己的心願清單,只是她不想跟任何人說她有清單這回事,她是個性好強的女生,第一件事是「sex」,一夜情的做愛,讓她覺得少了「愛」而中途離場。男女的「愛情」,被愛才是泰莎最想要的。

泰莎家庭親情的愛已無法滿足她體內叛變的青春因子,她的病也使得父母離異分居,即使父親對她的照顧無微不至,積極想為她找到更好的治療方式,但泰莎自認已無法改變。她在醫院中,一幕與父母的對話,點出父母間和她的相處問題,她說,「你們一個沉迷於癌症治療,一個不敢來醫院」,對於癌症末期病人來說,心理的不快與變,對身旁的照護者,並不容易,關心過多也不好,害怕關心也會讓病人感到冷漠。

44384

《愛正好》派迪康斯丁飾演的父親,原是會計師,因為泰莎的病情,讓他的人生也停頓了工作,他是極力保護女兒,他形容父親對女兒的愛,即使嬰兒長大成人,對她的照護仍是「永無止盡的擔心」。但泰莎隨著病情惡化,她的脾氣愈來愈嗆,愈不想成為父親想要的乖乘女。

泰莎的在人生的最後世界原是灰色暗淡,她只想做些負面的事來尋求刺激,就像她不太會開車,但她抱怨「不是我的錯,是路不直。」

45544

是什麼力量,讓泰莎從灰色暗淡,變成有了溫暖,與家人的關係重新修復?答案是愛情的魔藥。當傑瑞米爾文飾演的亞當出現後,他貼心的對待泰莎,他為泰莎做一些感動的事。

3  

當泰莎在兩人正式要約會的時候,不幸大量流鼻血,恰巧母親在身旁,一直不願面對女兒病情的母親,也有了改變。出院後,當她見到小鎮到處漆著「Tessa」 泰莎的名字,她知道是亞當為她做的,因為她告訴亞當,她「想讓全世界記得我」。人到了生命的盡頭,總不想被遺忘是人之常情。包括活在世上的親人也不願見她的離去,說再見都很難。

44381

片尾,泰莎在離去的睡夢中,回應電影一開場,她為自己人生找到的答案和生命盡頭的領悟。

她說,「人生是一連串的片刻,每個片刻都是通往終點的旅程。放手吧!通通放開……」,「所有片刻,匯聚在一起,流向這一刻」,她在睡夢抱起好友原要墮胎的而後生下的嬰兒,似乎訴說著,自己和家人都要放下對生命的不捨,記得當時片刻是永恆。有天,當新的生命來到,會有新的開始,會為生活帶來另一個美好的寄託。

※延伸閱讀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面對生命的不完美,想想仍然存在的美好


arrow
arrow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