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night_in_Paris_Poster  

年輕時,不懂伍迪艾倫,只覺得這老頭愛演又嘮叨,看《安妮霍爾》時,想法只有年輕的黛安基頓好迷人;看《非強力春藥》只能對蜜拉索維諾的惹火身材留下印象。

如果《遇上塔羅牌的情人》和《愛情決勝點》沒有史嘉蕾喬韓森的話,應該也不太會想看完。

960.jpg

可是到了《午夜巴黎》、《愛上羅馬》,卻被伍迪艾倫碎碎念的神經質風格所吸引,也讓我對後設主義、超現實主義的影象呈現有了了解,讓我過去看後設主義這類小說時,老是搞得頭昏的情節,無法聯結的畫面想像,也有了更多解答。

伍迪艾倫一直很討厭文青、掉書袋,可是電影又常有大量的文學底,這真是文青,卻又不喜歡文青做作的矛盾。

至於「愛情」一直是伍迪艾倫電影裡的核心,可是愛情似乎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愛上羅馬》告訴我們愛情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原來是有點突然有點瞎有點讓人不知所措。

青春期時聽羅大佑的「戀曲1980」,自以為好像懂了愛情,可是到現在,我對愛情的答案,應該還是歌詞的體會:「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58720_536485573044027_133899233_n  

大師說這句話真是太有意思了。

20121007


arrow
arrow

    愛德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